来源:财富独角兽 

多只产品规模迷你现清盘隐患,金信基金提拔多位“菜鸟”基金经理引质疑  第1张

  二季度以来公募基金经理加速更替,仅仅5月9日就有14位基金经理同日离职,近30天累计541只基金产品发生“换帅”;随着老基金经理纷纷离去,一批新的基金经理快速上位。

  以总部位于深圳的金信基金为例,公司最新在任的基金经理仅有9位,其中管理两只产品的阚刘瑞在任时间为362天,管理3只基金的谭佳骏在任时间更是仅为203天,另外女将谭智汨的在任时间刚满30天。

  与此同时,在公司目前的21只产品中,根据基金一季报的统计,规模迷你甚至已经拉响清盘警报的基金产品不在少数;对于2015年7月成立的金信基金,当前已经熬过了成立十年的关口,对于股东实力不强的该公司来说,下一个十年该何去何从呢?

  01

  业绩好坏无法影响规模

  金信优质成长、金信景气优选警报长鸣

  从五一节前披露结束的基金一季报来看,金信基金有多只产品拉响了清盘警报,首先是成立于2023年4月成立的金信优质成长,从基金一季报来看,其中提到“报告期内,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管理人已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了报告。”

  这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清盘提示了,从基金成立以来的每份季报中,在报告期内基金持有人数或基金资产净值预警说明中,都有类似的字样,仅有的区别是在产品的第一份季报——2023年二季报中,当时的表述是连续二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为何该基金长期行走在悬崖边缘呢?

  从该基金的资料来看,问题应该与成立首年时的业绩欠佳有直接关系。2024年是基金成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份,但该基金全年录得的净值增长率约为-8.88%,在4080只同类基金中仅仅排在第3512位。2025年到目前的年度涨幅虽然超过10%,同时开放申购和开放赎回,但并没有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从产品的一季报重仓股来看,笔者发现其中有包括芯碁微装、杰普特等六只科创板股票入选,这类标的凭借20CM的涨跌停板具备双刃剑效应。从产品的基金经理来看,其从成立之初就由黄飙所管理,这位任职还不到4年的基金经理,目前还管理着金信深圳成长和金信周期价值两只产品,但这两只至少在今年一季度末没有清盘警报的困扰。

  再看杨超所管理的金信景气优选,这位任期刚满4年的基金经理已经是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团队中的核心,他最新在管的产品已经达到4只,其中金信景气优选是他管理时间较短的一只,目前管理该基金还不到2年,他也是该基金至今唯一的基金经理。

  从基金一季报的表述来看,季报中出现了“报告期内,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 人、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管理人已经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报送了报告。”

  从产品成立以来的季报来看,同样是清盘风险一直如影随形地伴随着该产品。区别的是,刚开始几个季度仅有基金资产净值的风险,最近几个季度则是基金资产净值和持有人数量同时“不达标”。

  从杨超的组合业绩来看,与金信优质成长相反,该基金是去年业绩优异但今年业绩拉胯,但无论业绩如何起伏,规模却始终在危险的境地不见好转。

  02

  公司疑似放弃?

  金信多策略精选面临清盘更换菜鸟

  除去上述两只主动权益基金外,在金信基金的量化和指数等被动型权益产品中,同样不乏产品面临着相似的问题,且这样的困扰同样不是今年一季度才出现的,首先是金信多策略精选。

  作为2017年成立的老牌基金,该基金在今年4月10日更换了基金经理,上述提到的菜鸟基金经理谭智汨接体替了刘榕俊管理该产品,成为了该基金的第四任基金经理。刘是管理超过7年半的老将,但在今年卸任了最后管理的三只基金,从金信基金离职。

  问题在于金信还有类似孔学兵等老将,公司却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谭智汨。天天基金网显示,这位担任基金经理刚满一个月的女将是复旦大学硕士,她于2018年起先后任职明达资产研究员、华德国际研究员。2021年1月加入金信基金,历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兼研究员。

  从该基金的介绍来看,它的多策略中包括了“衍生品投资策略、中小企业私募债投资策略”等相对难度较高的项目,叠加考虑到该基金长期迷你,将其转交给一位经验缺乏的新人是否合适呢?

  再看相对更为思路“被动”的金信量化精选,这同样是一只成立于2016年年中的老基金,目前的现任基金经理谭佳俊是去年的10月19日才走马上任的,因此将基金规模的问题归咎于他或许并不合适。毕竟作为第六任基金经理,他相比此前的唐雷、杨仁眉、周谧等人,知名度和实力上似乎还是有所欠缺。

  从简历来看,这位任职刚超200天的新人是硕士研究生,曾历任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兼研究员。在目前他所管理的三只基金中,还有一只主动权益基金金信核心竞争力同样面临着清盘的危机。

  从金信量化精选来看,基金一季报的重仓股中包括了深信服、首都在线等六只创业板标的和云天励飞等一只科创板标的,也就是说具备20CM效应的公司达到了7只,相对激进取得好成绩的背后却未能让基金规模脱离危险境地;对比看金信核心竞争力,几乎与他管理的量化基金没有交集,重仓了海航、汾酒、海尔、信维等知名度更高的公司,但今年的业绩明显不入量化基金。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无论是哪种思路,这两只基金还是在危险的境地,或许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基金经理知名度提高来吸引资金逐渐涌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