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每经记者|陈晨 每经编辑|赵云
在资本市场,真金白银的回购往往被视为上市公司提振信心的“强心针”。然而,对红塔证券而言,这剂“强心针”似乎尚未产生预期的药效。
11月23日,红塔证券披露了最新的回购进展,11月1日至11月21日,公司突击耗资近8000万元回购股份,这一金额占据了其启动回购以来总额的近七成。
然而与“大手笔”护盘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截至11月21日(上周五),公司股价月内跌幅为3.42%。8月4日至11月21日,公司股价虽有过10元以上的高点,但区间累计下跌3.66%。

这一背离现象,或许受近期大盘震荡影响,但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投资者的冷淡态度。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隐藏在公司刚刚披露的三季度“成绩单”中:在累计高增长的表象下,红塔证券第三季度单季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其赖以生存的自营业务再次显露出“靠天吃饭”的结构性软肋。一边是资本运作的加速冲刺,一边是核心业务的单季失速,红塔证券正面临着如何在“特色化”转型中破解业绩波动难题的严峻拷问。
11月23日,红塔证券的一纸公告,将其近期的资本运作细节推向了前台。公告显示,仅在2025年11月1日至11月21日这短短三周内,公司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密集回购了919.51万股,支付金额高达7998.7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此举的“突击”意味十分明显。回溯其回购历程,红塔证券于2025年5月由董事长景峰提议回购,旨在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并计划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该方案在8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计划在自2025年8月4日至2026年8月3日的一年内,使用1亿元至2亿元自有资金进行回购。
然而,从执行节奏来看,前期的动作颇为“温吞”。据梳理,2025年8月,红塔证券回购金额为2001.45万元;9月甚至出现了“空窗期”,未进行回购;10月也仅投入了1999.52万元。
不难看出,11月以来红塔证券骤然加大了回购力度,仅11月的回购金额就占到总回购金额的近七成。截至2025年11月2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股份1364.3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2892%,已支付的总金额为11999.69万元(不含交易费用)。这意味着,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红塔证券不仅改变了此前的回购节奏,更一举将累计回购金额推过了方案设定的1亿元下限。
尽管红塔证券在资本端展现出护盘决心,但这种努力似乎并未有效传导至二级市场。
数据显示,8月4日至11月21日,其股价并未如愿上扬,反而下跌了3.66%。从回购价格来看,公司在区间内购买的最高价为人民币9.10元/股,最低价为人民币8.45元/股。这意味着,随着股价的持续低迷,公司近期投入的部分“真金白银”已处于浮亏状态。
面对“亿元回购”换来的股价阴跌,市场情绪显得颇为失望。从股价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并不买账。在股吧等投资者社区,有投资者直言不讳地吐槽:“好家伙,一个亿一点水花都没有。”这种直白的抱怨,折射出中小投资者对公司回购效力的深深怀疑。

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这种焦虑情绪的蔓延。在上证e互动平台,记者看到,在最近的问答中,投资者对红塔证券股价表现更为关心。就有投资者直接向管理层抛出犀利问题:“为什么一直跌?”
对于市场的质疑,红塔证券仅以“二级市场股票交易受宏观经济、市场环境、投资偏好等多重因素影响”作为回复。显然,如此回应似乎难以完全平复投资者的情绪。毕竟,董事长景峰在5月提议回购时曾明确表示,此举是基于对公司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旨在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而如今“跌跌不休”的现实,无疑与当初“提升公司股东价值”的初衷形成了鲜明落差。
如果说股价是市场预期的晴雨表,业绩则是支撑预期的基石。红塔证券股价对回购利好“脱敏”的深层原因,或许可以从其最新的财务数据中找到答案。
乍看之下,红塔证券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红塔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7.62亿元,同比增长8.46%;实现归母净利润8.64亿元,同比增长32.59%。在11月18日的业绩说明会上,红塔证券董事长景峰将这一增长归功于公司深入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持续推进自营投资业务的非方向化转型,使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之和同比增长。
然而,将时间轴拉近到第三季度,这层“高增长”的面纱便显露出了裂痕。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红塔证券实现营业收入5.73亿元,同比下滑3.98%,实现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滑4.33%。从累计的大幅增长到单季的负增长,这种剧烈的边际变化无疑引发了市场的警惕。
究其原因,红塔证券鲜明的“自营特色”成为了业绩波动的核心变量。业内一直将红塔证券视为自营业务特色鲜明的中型券商。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2025年前三季度自营业务收入达12.39亿元,同比增长30.68%,占总营业收入的70.28%。
高达七成的营收依赖度,使得自营业务成为了红塔证券业绩的“定海神针”,但也同时埋下了波动隐患。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自营业务收入为3.62亿元,同比下滑5.17%,而这一业务的小幅下滑直接拖累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
在回购只能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的背景下,红塔证券若想真正重塑投资者信心,关键或许在于降低业绩对单一业务的依赖,构建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稳健盈利能力。



发表评论
2025-11-24 21:32:19回复
2025-11-24 21:07: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