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产交易中,居间合同是常见的一种合同形式。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那么,怎样判断居间合同是否有效呢?无效的居间合同又会引发哪些后果呢?

判断居间合同的有效性,需要从多个方面考量。首先是主体方面,合同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比如,在房产居间合同中,居间人应当是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中介机构或者有从事居间业务能力的自然人,委托人则要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果一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且其行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那么该居间合同可能无效。

如何认定居间合同的有效性?无效居间合同会带来哪些后果?  第1张

其次,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在房产居间合同里,不能约定违反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逃避税费等违法内容。例如,合同中约定通过虚假交易来降低税费,这种约定就是无效的,因为它违反了法律法规。此外,合同内容也不能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和善良风俗。

再者,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比如,居间人故意隐瞒房产的重大瑕疵,诱使委托人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的效力就存在问题。

当居间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时,会带来一系列后果。从财产方面来看,依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房产居间合同中,如果居间人已经收取了报酬,在合同无效后,应当返还给委托人。如果因为合同无效给委托人造成了损失,如委托人因信赖合同而支出的费用等,有过错的一方需要进行赔偿。

以下是对有效与无效居间合同的对比:

对比项目 有效居间合同 无效居间合同 主体要求 双方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一方或双方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内容要求 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存在违法违规或违背公序良俗内容 意思表示 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存在欺诈、胁迫等违背真实意思情况 后果 按合同约定履行,实现双方目的 财产返还、折价补偿、赔偿损失

在房产交易中,无论是居间人还是委托人,都应当重视居间合同的有效性,确保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符合法律规定,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