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伴随2024年下半年实际控制人余增云失联、因涉嫌集资诈骗被刑事立案调查,河南酒便利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酒便利”)被推到风口浪尖。而该事件对这家新三板挂牌酒类连锁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年报中被多次提及。
年报显示,余增云涉案给酒便利带来金融机构续贷困难、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供应商货款延迟支付等问题。另一方面,酒便利2024年亏损1.09亿元,这是其2023年扭亏后再次陷入亏损,并创下近10年最大亏损。
除了实控人问题,酒便利的内控管理体系存缺陷等问题,接连被董事质疑业绩数据真实性、高管能力等。此外,由于公司未能防止余增云违规占用公司资金、违规信披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实施行政监管措施。
酒便利称,会通过优化主营业务、减少库存积压等方式改善经营亏损现状,同时,通过确保资金链稳健、稳定业务框架、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举措,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经营状况。
实控人涉刑案
2024年,酒便利实现营业收入16.79亿元,同比下降3.77%;净利润为亏损1.09亿元,同比下降468.03%;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07亿元,同比下降454.85%。
对于营收下降,酒便利称,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团购业务收入下降,导致商品销售收入下降5.14%,毛利率同比下降4.63%。数据显示,2024年,酒便利的团购业务营收占比超两成,成为门店外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也是酒便利2023年实现扭亏后,再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酒便利2014年至2017年营收逐年上涨,从1.6亿元上涨至近6.6亿元,却连年亏损。2018年,公司实现扭亏。而2019年,公司净利润又出现腰斩,随后虽有好转,但2022年公司又陷入亏损。
2024年9月,酒便利因为实控人余增云失联备受关注。同年11月,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河南侨华商业
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侨华”)出具的告知函,余增云因涉嫌集资诈骗,被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刑事立案调查。
酒便利称,受实控人上述情况影响,公司出现金融机构续贷困难(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短期借款0.84亿元,同比减少55.25%),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供应商货款延迟支付(应付账款年末余额由2023年年末6718.11万元增加至2024年年末1.15亿元)等情况。基于此,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酒便利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余增云与酒便利的渊源要从4年前说起。2021年11月,余增云实控的河南侨华以2.98亿元的价格收购佳沃集团拥有的全部酒便利股份,成为酒便利第二大股东。2022年3月,河南侨华又与酒便利创始人王雪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实现合计控制酒便利40.25%股份的表决权,控股股东由王雪变更为河南侨华,实际控制人由王雪变更为余增云。
余增云并未在酒便利担任职务,但随着酒便利创始人团队逐渐离开董事长、总经理职位,接棒者均有余增云旗下公司背景。其中,2022年5月,酒便利换届选举,时任浙江侨华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鹏接棒王雪出任酒便利董事长、总经理;2023年5月,原本任期三年的刘鹏仅任职一年便辞职,由华侨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蔡立斌接任董事长、总经理。
公司疑似内讧
余增云除了自身涉刑案之外,还导致酒便利公司违法违规、董监高疑似内讧。
2025年2月,酒便利以及实控人余增云、董事长兼总经理蔡立斌等相关责任人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违法违规事项涉及实控人占用公司资金;实控人控制企业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未及时披露;关联交易及信息披露违规。
具体来看,2023年5月至2024年9月期间,酒便利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实控人余增云违规占用挂牌公司资金,且占用资金尚未全部归还,至2024年底累计余额为2100万元;实控人余增云于2024年6月21日全资控股茅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茅礼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酒便利未能及时披露上述事项;酒便利2024年未能及时审议并披露关联交易,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未能完整披露关联交易。
事实上,酒便利部分董事也对公司治理提出质疑。其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董事焦永新对年报内容存在异议,异议理由为对公司利润质疑,并对公司董事会、高管管理及经营能力质疑;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董事焦永新、监事仝伟对年报内容存在异议,异议理由为有关联交易没有查清,不能反映真实数据,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另据4月30日举行的酒便利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对公司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总经理工作报告等进行审议表决时,均有董事投出反对票,认为存在董事会和总经理经营管理能力不足、董事会组成不合理等方面问题,导致公司持续亏损,并称“这些问题有公司治理违规的深层原因,要披露和改善”。
需寻找新突破口
尽管酒便利声称余增云被立案调查事项与公司无关,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但酒便利的主办券商曾提醒,上述事项可能会导致公司治理及运营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且发生控股股东以及实控人变更等。
酒便利坦言,已审慎考虑公司日后的流动资金、经营状况及融资来源,正在或将采取多个举措改善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及经营状况,包括余增云失联后,杭州、郑州两地政府迅速成立事项专班保障酒便利稳定经营,协助公司共渡难关;公司与合作金融机构多次召开专项会议,金融机构明确表示不抽贷、不断贷,确保酒便利资金链稳健,取得两家银行授信;主要客户未流失、公司会员复购频次基本与同期持平。
此外,酒便利还提到引入战略投资者,称公司成立战投引进小组,与有意向的战投方进行对接洽谈,先后对接产业资本、财务资本、互联网平台等多类型潜在投资者,并设计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控制权安排的交易方案,“全力推动战投尽调工作,望尽快达成协议”。
在业内人士看来,酒便利需在增长放缓、存货压力、管理挑战、渠道竞争等多重挑战下找到新突破口。
近年来,酒便利也在加快去库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期末,公司存货金额2.12亿元,比上年期末减少17.75%,但仍占总资产近34%。
在改善经营亏损方面,酒便利称,拟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扩大高毛利商品采销,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定制化产品;减少库存积压和过期损耗,分析各销售渠道的利润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加强成本管控。
此外,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酒便利2024年一度放开加盟,开启全国招商。不过,在行业深度调整期放开加盟,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此举或许包含着利用加盟商的资金挽救企业现金流的不足,且扩张不是为了业务的稳健成长,而是以扩张来延缓内部问题的爆发。”
从事酒类销售的李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较早提出“线下门店+线上配送”酒类新零售品牌,酒便利的分钟送、小时达等一度成为亮点,但随着传统电商、外卖平台等纷纷加入即时零售赛道,吸引更多线下酒类门店入驻实现即时配送,酒便利即时送达的这一优势也逐渐削弱。此外,不少酒类连锁品牌纷纷转型升级,比如线下门店向“餐酒融合”新业态转型,或者升级成为品鉴中心、文化体验等模式,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转变,对于酒便利而言,也需要创新模式实现增长赋能。
新京报记者 秦胜南
编辑 李严
校对 杨许丽
发表评论
2025-05-09 23:00:39回复
2025-05-10 00:09:20回复